不忘初心 绿色再生

李景虹委员:让塑料回收变得“有利可图”

字体大小:

2020年5月21日

 

81%的沿海地区受到塑料碎片污染;沿海鱼类市场的9种双壳类动物中发现了微塑料;全球已有233种海洋生物消化道内发现有微塑料颗粒存在;到2050年预计99%的鸟类都可能食用了塑料制品——海洋塑料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威胁,已经非常严重。

 

“海洋塑料污染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挑战,也是公地悲剧的一个典型案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对《中国科学报》说,尽管国际上已有多个针对大型塑料污染问题的协议,但在现有的全球伙伴关系下,仍不足以遏制海洋塑料污染,特别是微塑料污染。

 

640 (2).png


就中国而言,2007年以来国务院出台“限塑令”之后,我国已经减少了400亿个塑料袋的使用。但由于监管难以执行,在中小城市和乡镇,仍有大量塑料袋被过度使用。

 

李景虹建议,我国需要完善塑料污染控制的立法及相关标准,出台针对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和塑料微珠的针对性禁令和税收政策。

 

与此同时,还可考虑出台以下方面的标准:关于农业塑料薄膜、塑料袋和其他塑料包装的标准;塑料处理企业的尾水和大气排放标准;可生物降解塑料的认定标准;城镇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尾水微塑料排放标准等。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使塑料回收变得‘有利可图’。”李景虹说,“比如制定新的包装规则,提高市场上流通塑料的可回收性;建立更完善的标准化回收系统,激发塑料回收行业的价值;开发更智能、更易于回收的塑料材料,使回收过程更加高效,并追踪和清除回收塑料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来源:中国科学报


更新日期: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