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绿色再生

闭环管理 全程追溯|输液瓶(袋)追溯系统上线

字体大小:

近日,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回收分会和再生塑料分会牵头开发的输液瓶(袋)回收溯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正式上线。

为了更加有效地落实《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关于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助力医疗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回收分会和再生塑料分会以实现医疗机构内输液瓶(袋)回收溯源、提高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构建医疗机构输液瓶(袋)管理数据平台为目标,搭建服务于医疗机构的《输液瓶(袋)回收溯源平台》,联合回收利用单位、监管单位为医疗机构建设输液瓶(袋)回收溯源体系,规范医疗机构输液瓶(袋)回收管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实现输液瓶(袋)准确分类投放、暂存、转运、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杜绝输液瓶(袋)倒买倒卖,避免流入黑作坊及进入食品和玩具行业,切实保护人民健康,杜绝环境污染。

全新的回收处置流程

医疗机构通过平台下设的管理账号对医疗机构输液瓶(袋)回收情况进行综合管理,同时与回收利用单位相衔接;统计医疗机构输液瓶(袋)产生情况,相应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综合医疗机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

image.png

科室管理

image.png

医疗机构大屏

医疗机构内统一配置二维码打印机,用于追溯二维码以及科室二维码的打印。科室二维码用于识别科室信息,便于与医疗机构内回收人员交接。交接转运采用电子交接审核,并形成电子交接单(存档三年以上),保证交接单的唯一性,必要时可打印,用于医疗机构与监管单位查阅。

image.png

交接单

image.png

记录查询

回收利用单位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回收,对一次性输液瓶(袋)采用物联网称重设备称重,通过小程序进行扫描垃圾袋条码,确认数量、重量,后经过医疗机构审核人员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转运出医疗机构,此过程全程采用物联网传感器设备进行采集信息,保证信息准确性,同时应用电子化交接,保证交接记录永不丢失。

image.pngimage.png

运输员提交待审核界面医疗机构审核员审核界面

输液瓶(袋)经医疗机构转运至回收利用单位或其设定的暂存点时,均需要与相应审核人员进行重量核对交接,以保证在运输过程中无丢失。生成的再生料销售至再利用企业过程中,需经过车次创建、出厂审核、收货审核,以保证再生料在运输过程中无遗漏、无丢失,此过程全程采用电子交接。处理后的输液瓶(袋)将生成几种不同类型的再生料,平台将再生料数据统一管理形成本企业库存管理模块,以便于综合统计,方便查阅,避免以往查表计算统计的繁琐过程。

image.png
车次记录


监管部门通过平台与医疗机构、回收利用单位密切配合,构建“数据对接+联合监管”的一体化监管体系,规范医疗机构输液瓶(袋)的追溯管理,实现医疗机构产生的输液瓶(袋)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助力政府监管部门实现数字化监管。

image.png

全国监管数据

监管单位实行四级权限管理,分别为国家监管单位管理、省级监管单位管理、市级监管单位管理、县(区)监管单位管理。不同级别监管单位可查看管辖地内的医疗机构输液瓶(袋)产生情况、交接转运情况、回收利用情况,发现问题直接定位到相应直接责任人,确定问题来源,解决监管周期长、取证困难等问题,实现远程监管。

监管单位通过平台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实行网格化管理,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进行网格划分,直观展示医疗机构回收情况,便于决策管理。

在输液瓶(袋)回收追溯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经过平台处理形成可视化数据,在可视化的分析下数据将每一维的值分类、排序、组合和显示,这样就可以看到输液瓶(袋)数据的多个属性或变量。可视化数据能够应用一些简短的图形就能体现那些复杂信息,甚至单个图形也能做到。决策者可以轻松地解释各种不同的数据源,便于分析决策。

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0号)文件,要求到2020年年底,所有医疗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运输、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卫医发【20203号)明确输液瓶(袋)回收利用要求:按照“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的原则,各医疗机构内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分类交接、分类转运的管理系统。


更新日期: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