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五载,再启新程”,第五届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论坛(GRPG年会)年会重返北京,“回到原点”,再次从梦想起航的地方出发,来自绿色再生塑料产业链上下游近百家企业的200多名代表日前相聚北京,共襄GRPG五周年盛典。
本届论坛在十四五收官以及十五五谋划之年的时间节点上,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政策、标准、技术、原料、市场以及GRPG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深入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和规划蓝图,共同擘画绿色新篇,同时热烈庆祝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成立五周年。
五年来,GRPG稳步前行,成果丰硕:搭建了产业链协同合作平台,实现了“软塑新生”等多个实践项目落地生根;基本构建了塑料循环利用全链条标准化体系,推动了双易标准、再生塑料产销监管链标准、塑料制品碳足迹核算通则的国家标准升级;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塑料污染治理多项政策法规,积极推动政策落实转化与产业示范;积极参与国际塑料公约谈判的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为国家争取国际话语权同时向全球广泛分享中国的宝贵经验。
01
致辞
原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一级巡视员、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会长周志强主持上午会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GRPG组长庞广廉做开场致辞:GRPG五周年年会重返北京,我们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同推动塑料污染的治理与绿色再生。中国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也面临着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压力,中国正全力以赴,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从生产、使用、回收、处置、清理、高值再利用等各个环节持续推进塑料污染治理,以实际行动彰显大国担当。全球聚烯烃消费重心正向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倾斜,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挑战,聚烯烃材料的回收与绿色化发展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坚持从行业出发,积极推动塑料污染治理与循环利用,推动整个产业链向绿色、循环、低碳、高端转型。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致辞:2024年,废塑料的回收量预计为1950万吨,是再生资源最重要的品类之一,但行业也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期,诸多不利因素在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依然有较大的积极改观。目前,发展塑料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国家层面实施的多项政策,展现了高度重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将给回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正积极协同各部委,全力推进两新工作的实施,抓住政策机遇积极推动整个再生资源行业不断地转型升级,引导全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同时将积极推动强制使用再生材料。希望GRPG工作组继续秉承“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塑料循环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田岩致辞:GRPG五年来的工作成就显著,为推动我国塑料产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引领绿色低碳循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为解决行业难点和痛点,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塑料污染治理和塑料循环利用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模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塑料加工业作为塑料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塑料污染也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污染治理和再生循环应用的热点,做好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降低塑料垃圾排放,增加再生塑料的同级、高值化利用,减少对原生塑料的需求,是我们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与目标,需要全产业链上下团结协作,继续努力共同面对挑战。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将和大家一道继续做好塑料绿色再生循环特别是再生塑料在制品中添加应用的相关工作,为国际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国模式做出更多贡献。
02
分享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德元分享:“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成效与未来展望。十四五期间,塑料污染治理开启治理新时代,形成科学的塑料污染治理理念,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治理体系;塑料制品在外卖包装替代使用和邮政快递治理上取得显著效果;回收方法实现物理回收平稳有序发展和化学循环加速产业化落;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稳步推进;再生塑料推广使用政策加紧制定。十五五期间,期望在一次性塑料减量和替代、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化发展和食品级再生塑料政策等采取重大战略举措,在塑料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再生塑料推广使用制度等设立重大机制制度,实现行业转型升级生态重构新阶段。
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分享:全球视角下的塑料循环经济展望2030。在联合国主导的塑料污染公约,国际社会对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注度此消彼长,循环经济是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能,循环经济发展是维护本国产业安全、建立供应链韧性的内在诉求和传统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话语体系已重构等因素影响下,循环经济正成为全球绿色转型和绿色规则的重要一环。生态设计要求(设计环节)、生产者在制度层面被赋予更多责任(回收环节)、再生利用按比例使用(利用环节)、透明度及可追溯要求(管理环节)成为全球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在此背景下,产品需求持续上升,我们需要自主可验证回收和生态设计,有自主可控、维护产业数据安全和公平贸易,增强制定规则话语权。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会同物资协会等单位开发再生产品溯源管理与披露工具—“坤舆”数据空间,旨在打造中国的再生材料征信平台,为再生材料追溯提供中立数据空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协调员王京京分享: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塑料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塑料污染是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失灵,需从线性经济转向循环治理”,针对此问题,该项目旨在通过加强塑料全生命周期管理,消除有问题和可避免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减少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添加,完善塑料废弃物回收体系,促进塑料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建立和加强可回收塑料的可追溯性,促进中国塑料产业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该项目将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围绕完善塑料全生命周期的政策和监管框架、塑料全生命周期管理示范、金融模式、项目监测、评估和知识管理等内容展开。2025–2026为项目准备期,2026–2031为项目准备期。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高东峰分享: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进展。国际循环经济标准建设:ISO循环经济技术委员会(ISO/TC 323)成立于2018年,是首个专门针对循环经济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00个国家和19个国际组织汇集专家制定循环经济领域的全球通用标准,完成了循环经济转型的方案、第一个国际上的定义、促进循环经济的行动、商业价值和网络价值的转型、循环性绩效的测量与评价等标准的建立。国内循环经济标准建设:围绕政策及要求,制定相关配套标准,目前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管理等领域制定了大量国家标准。其中,产品回收利用标委会(TC 415)发布了60项资源循环利用国家标准,19项标准被《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直接引用,2项标准被《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引用,此外还支撑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和国际标准化工作。
GRPG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分享:塑料循环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截止2024年底,中国塑料回收再生标准总计355项目,其中国标77项、行标61项目、地标69项、团标148项,在产业链中主要分布在塑料制品阶段、废塑料回收再生阶段和全流程,服务对象包含了材料和制品、从业企业以及设备,标准类型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并介绍了塑料循环利用相关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所属技术委员会、主管部门、地方标准分布和团体标准情况。塑料循环利用标准化工作存在标准研发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标准研发缺乏全生命周期的统筹规划、现有标准实施效果欠佳等问题,因此成立了塑料循环利用标准化联合工作组,并搭建了标准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包含了生态设计体系、回收体系、再生利用体系、追溯体系和双碳体系相关体系建设内容。
ICIS首席分析师(能源转型)陶文海分享:再生聚合物与法规影响解析。回收市场作为作为新兴市场,化学回收领域发展迅速,机械回收市场相对成熟,长远来看,全球聚合物生产预计将出现显著变化,区域性法规可能影响再生材料的贸易流动 。由ICIS-CPCIF重磅合作联合编制报告《欧盟27国回收法规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将分析欧盟法规的潜在影响并重点分析回收法规对中国对欧出口的潜在影响。ICIS传承150年,始终秉承建立市场间的互联互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资讯服务、实现全球宝贵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携手构建共赢世界。
埃克森美孚聚乙烯北亚区可持续发展总监杨丽分享:产业链合作赋能塑料循环经济-化学回收市场洞见及最佳案例分享。埃克森美孚业务板块包含了低碳解决方案、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上游业务,Exxtend™技术致力于加速推进循环经济,促进总量平衡分配。Exxtend™化学回收技术扩大可回收的塑料废弃物范围、旨在帮助客户和消费者实现塑料循环的目标、利用现有设施快速扩大规模,正在加速扩大规模,朝着50万吨的目标迈进,现在向世界各地的客户销售,助力满足客户和品牌对塑料循环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应对挑战。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销售总监周琛分享:低值废塑料的化学回收——恒誉智能热解技术装备及全球产业化实践。低值废塑料具有回收成本高、再利用价值低、经济附加值低等特点,占据废塑料总量(重量)的46%,不具备物理回收条件,可通过化学回收加工转化为与使用原油生产具有相同品质的塑料原料,实现废塑料到新塑料的同级化高值化应用;也可以转化为裂解油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实现将废塑料转化为资源化、能源化产物,将“白色污染”变为“城市油田”。恒誉工业连续化废塑料热裂解生产线,突破业内世界三大难题、掌握真正技术核心,有助于实现废塑料化学循环闭环,其技术和装备具有工业连续化稳定运行、物料适应性广、高效回收资源、处置成本低、数智化智能化高和环境效益突出等优势。恒誉废塑料裂解特性和实验结果好,其裂解产物高值化应用包含裂解油和固体燃料等。恒誉产品已实现河南、新疆等国内实践和丹麦、泰国等全球化实践。
上海东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彬分享:单元技术在高分子循环经济中的应用。东庚化工是集工艺技术包开发、关键设备制造、新材料与功能化学品开发三维一体化的技术型公司,营业范围包含新材料、新能源、功能化学品和循环再生。塑料回收利用面临分布广阔难回收、组分复杂难分离、化学惰性难解聚、数量巨大难消化等问题与挑战,东庚绿色共聚醇酸酯可降解材料、多元高弹共聚酯系列、异山梨醇基IPEF系列等采用生物质合成,可以不用回收。在物理回收方面,东庚通过DSXL脱挥技术将聚合物与溶剂分离,解决聚合物中溶剂残留的问题,同时也在开发超临界浓缩聚合物的工艺,并将能耗下降30%;在化学回收方面,东庚通过化工分离技术赋能化学回收,生产出高品质的单体和化合物,提高下游加工可能性,创造循环经济机遇。
软塑新生项目主任/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副秘书长周云飞分享:软塑规模化回收与再生应用。“软塑新生”项目旨在从塑料软包装源头设计开始,考虑其废弃后的易回收易再生性,同时集合产业链力量,打造全国首家“软塑生态建设及高值化利用示范项目”,力争在达峰年前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低值废塑料回收及高值化利用的中国方案。软塑新生项目采取2+4+X方参与,围绕战略定位、核心举措和系统支撑等3大板块,构建易回收、能回收、能利用、能处理4张名单,为期五年实行,现已累计回收软塑18087吨、涉及39个城市、覆盖1300万人群,软塑再生试点企业总加工能力10万余吨。2025 年将围绕模式示范-开展区域示范的既定目标,继续在生态建设、政策引导、公众教育和生态数据库四方面开展工作的原则下不改变。
苏州清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强幸兴分享:针对化学回收的原料供应体系建设与思考。化学回收中,原料端、针对特定原料的处理中心、化学回收处理中心三者协同合作但是又存在分歧,化学回收原料处理中心建设应当以终为始、取一舍九、因地制宜,在初级原料,工艺设备,产出料,投资规模之间取得平衡。清汇环保有浙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研发支持合作伙伴,能够提供化学回收原料的核心处理设备与工艺技术包、运营支持、化学回收原料供应、投资建设等开放灵活的合作模式,期待化学回收技术供应商、化学回收运营商、原料处理中心合作伙伴的合作。
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项目总监牛海燕分享:以科技赋能回收, 构建循环经济新生态。万物新生集团是首家“互联网+环保”类型的循环经济企业,旗下业务横跨产业链供需两端,是中国最大的二手3C产品交易和服务平台。爱回收通过智能回收机打造了“点-站-场”的新型互联网回收运营体系。2024年平台累计服务用户2200多万,年回收量67.8多万吨,碳减排贡献总量为140多万吨。爱回收占据了商场和社区两大核心线下场景,通过返航新生项目,打造绿色营销新玩法,实现用户触达、流量转化、品牌传播。爱回收通过与蒙牛、减碳马拉松以及公益项目合作,提升参与者环保成就,感助力环保事业发展。
03
对话
本次大会用过循环经济这五年的发展历程,围绕政策、市场、技术、回收和成长展开五场对话。
塑料循环经济这五年政策回顾与展望
GRPG政策小组负责人、埃克森美孚可持续发展法规顾问郑莉霞主持对话。
对话嘉宾: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程会强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室主任 张德元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专家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绿色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 毛涛
塑料循环经济应用市场雾里看花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部可持续发展业务总监张嘉育主持对话。
对话嘉宾: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 崔莹
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 主任 钟怀宁
中石化化工销售公司高级专家 高永平
欧莱雅(中国)高级材料专家 史兆龙
太古可口可乐公司采购总监-闭环供应链 郭鑫
塑料循环经济这五年:技术创新与发展
GRPG办公室副主任、碳工作小组组长、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斌主持对话。
对话嘉宾: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销售总监 周琛
上海东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孙彬
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宋镇
盛禧奥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杨兵
塑料循环经济这五年:规模化回收模式与痛点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GIZ 东亚区,环境和循环经济部主任钱名宇主持对话。
对话嘉宾:
深圳市绿环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伍杨
双仕分拣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茅润潮
江苏贝尔机械副总裁 李树恩
苏州清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强幸兴
上海睿莫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熊维
塑料循环经济这五年:我们的成长与思考
GRPG办公室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交流处处长满娟主持对话。
对话嘉宾: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塑料再生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春祥
江西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秦玉飞
上海乐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叶敏
美团青山计划项目总监 田瑾
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凤凤
“坤舆”数据空间二维码